眾所周知,“海南黃花梨、小葉紫檀、大紅酸枝”被稱為三大貢木,而業內還有一種材質因木性優越,潛力巨大,與三大貢木一起躋身紅木“四天王”行列,被稱為紅木界“四爺”,它便是巴里黃檀。
巴里黃檀俗稱花酸枝,早在清代文獻《嘉定通志》中有便有關于花酸枝的記載,"紅木,葉如棗,花白;所產甚多;最宜幾案柜櫝之用;商舶常滿載以歸。其類有花梨、錦萊,物價較賤。"這里"紅木"是指我們所說的大紅酸枝(交趾黃檀),而"錦萊"則是巴里黃檀。
紅木的難能可貴不僅在于它們密度、硬度等各項指標超群,還因為所有因素極少受到人工干預,材色、紋理、成材年限全靠自然孕育,這讓人們對每一棵正在生長的木材充滿想象。
巴里黃檀生長于海拔900m以下的山脈,低地平原和濕地的常綠林中常能看見他們以單獨或5~10棵的小群落形式出現。
紅木中的樹種普遍生長緩慢,成材周期長,巴里黃檀也不例外,兩年半生巴里黃檀主干1 m高處測量周長僅為24cm。“百年酸枝”的說法并非空穴來風,等待幾百年,才能成長出一棵適用材,時間確實久,但看罷它們加工成的家具,總不由得感嘆:確實值!
巴里黃檀氣干密度為1.07~1.09g/cm³,結構細密,沉于水。木材光澤強,強度高、硬度大,在耐磨性強和耐腐蝕性方面均實力強勁,也具有良好的抗蟲性。
巴里黃檀椅 攝于深圳紅木家具博物館©
其心材耐久性好,使用花酸枝制成的家具具有散熱性、透氣性佳的特點,微微沁出的淡淡酸香香能夠提神。坐著穩,不硬不涼,久坐不累。
巴里黃檀本身的色澤已經為其木材制成的器具定下了穩重的基調。重器之上施以精心雕琢,工藝之美躍然木上,大氣卻不張揚。
或深或淺的黒筋紋理在桌案上徐徐鋪開,無需雕琢,就是一副別有韻味的山水畫,精細打磨后的巴里黃檀器具,觸感細膩光滑,韻味雋永,越看越愛不釋手。
倘若將巴里黃檀家具置身于淺色的家居環境中,更是自帶主角光環,成為居室視覺的中心。